悅西安網(wǎng)
標題: 歷經(jīng)45年  從”寶成鐵路”到”天成鐵路”再到”寶成鐵路” [打印本頁]
作者: 周秦漢唐666    時間: 昨天 14:53
標題: 歷經(jīng)45年  從”寶成鐵路”到”天成鐵路”再到”寶成鐵路”
歷經(jīng)45年  從”寶成鐵路”到”天成鐵路”再到”寶成鐵路”
從”寶成鐵路”到”天成鐵路”再到”寶成鐵路”的45年變遷歷程,是中國鐵路建設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:
一、入川鐵路的早期規(guī)劃與勘測
(一)入川鐵路的早期規(guī)劃
入川鐵路最早可追溯至1913年,當時北洋政府計劃修建同(大同)成(成都)鐵路,后因一戰(zhàn)爆發(fā)中止。1915年,比利時工程師主持勘測,提出從寶雞經(jīng)秦嶺至成都的寶成鐵路,但因工程難度過大未實施。1936-1939年,隴海鐵路管理局航測多條線路,均因地形復雜擱淺。
(二)民國時期勘測入川鐵路
1940年,國民政府成立“天成鐵路工程局”,對天水至成都線路進行定測,擬定從成都經(jīng)綿陽、廣元、略陽至天水的方案,全長755公里,但因資金和技術(shù)問題未動工。1943年,天水西站站房提前建成,成為天成鐵路的起點標志。
(三)新中國成立后的勘測
1950年,鐵道部成立“天成鐵路測量總隊”,分南北兩段勘測。1952年提交北段線路方案,從天水經(jīng)秦嶺至略陽,全長230公里,被認為是當時工程量最小、造價最低的路線。二、線路變更:天成鐵路改為寶成鐵路
(一)蘇聯(lián)專家建議
1952年,蘇聯(lián)專家在甘肅禮縣勘測時遭遇泥石流,認為天水至略陽段地質(zhì)條件復雜,建議改走寶雞至略陽方案。中蘇專家就此展開激烈爭論,中方認為天成線工程量小、費用低,蘇方則強調(diào)長遠效益和運輸效率。
(二)決策與調(diào)整
經(jīng)綜合考慮,鐵道部采納蘇聯(lián)建議,放棄天成鐵路方案,改為寶成鐵路,即從寶雞翻越秦嶺至略陽。1953年,天成鐵路測量總隊改組為寶成鐵路北段勘測設計總隊,天水西站隨之廢棄。
三、寶成鐵路的建設與通車
(一)開工建設
1952年7月,寶成鐵路南段從成都動工;1954年1月,北段從寶雞開工。建設過程中,工程難度極大,需穿越秦嶺、巴山,橋梁和隧道占比達線路總長的17%,秦嶺觀音山展現(xiàn),堪稱世界奇跡。
(二)接軌與通車
1956年7月12日,寶成鐵路南北兩段在甘肅黃沙河接軌;1958年1月1日,全線正式通車。1975年,寶成鐵路完成電氣化改造,成為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。
1913年到1958年,歷經(jīng)幾代人45年的持續(xù)奮斗,入川鐵路終于如愿以償。
作者: tieyf    時間: 昨天 15:34
重要原因,是寶雞-天水的鐵路沒走蕭關道,地質(zhì)環(huán)境不好,運力也不足,鄭州-寶雞復線1970完工,爾寶雞-天水更困難
作者: 崔婷    時間: 1 小時前
寶天最初的老線現(xiàn)在還要大規(guī)模改造
作者: tieyf    時間: 1 小時前
就是,天成鐵路的瓶頸在隴海鐵路寶天段,所以無了
| 歡迎光臨 悅西安網(wǎng) (http://wanjia100.cn/) | 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|